以色列2019年9月10日发行与梵蒂冈建交25周年邮票小型张

新邮快讯 nopaio.com 2019.09.08

  世邮网讯:以色列2019年9月10日发行与梵蒂冈建交25周年邮票小型张。以色列—梵蒂冈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症结有四:1、梵蒂冈长期坚持历史上形成的反犹主义;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教皇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保持沉默,引起以色列人的不满;3、梵蒂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4、梵蒂冈反对以色列将耶路撒冷“犹太化”。从20世纪60年代起,梵蒂冈逐渐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态度,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但只有梵蒂冈对历史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对待,未来以梵关系才能顺利发展。

吴传华:以色列与梵蒂冈关系的症结与走向

  作者简介:吴传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编辑、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生(北京 100007)。

  以色列与梵蒂冈是世界上两个独特的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都非常狭小,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只有1.49万平方公里;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位于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两国人口都不多,以色列约有650万人,而梵蒂冈只有1400人。但这两个国家在世界上却拥有独特地位。以色列的民族、历史、宗教在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

  梵蒂冈为世界天主教的“中央政府”,它可以向全球各个角落的天主教会发号施令。梵蒂冈城国于1929年成立,以色列于1948年建国,但这两个国家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直到1993年12月,双方才签署了实现关系正常化和相互承认的协定。1994年6月,双方宣布建交。但即使在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也经常相互指责,双边关系发展并不顺利。那么,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症结何在?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如何?

  以梵关系的历史症结

  (一)梵蒂冈与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要追溯到犹太教与基督教之争,这两大宗教约有两千年之久的怨恨。基督教最初只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也就是说基督教源于犹太教。但这两大宗教从一开始就彼此对立和敌视。

  犹太教徒视基督教为异端邪说,认为犹太教是高于一切的宗教,犹太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而基督教徒则认为犹太人永远背叛了上帝,是被上帝所抛弃的人,是杀害救世主耶稣的元凶。基督徒制造了一系列诋毁犹太教和攻击犹太人的言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反犹主义思想。历史上,罗马教会在煽动反犹方面起了主导作用,l9世纪末期的教皇庇护九世曾说过,犹太人是“游荡于罗马大街小巷中的野狗,总是在狂吠和骚扰我们” 。宗教上的尖锐对立与政治结合,必然会导致仇恨与迫害。在中世纪罗马教皇出面号召的十字军东征中,西欧犹太人首当其冲地受到十字军骑士的野蛮屠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疯狂推行反犹政策,惨无人道地杀害了60O万② 犹太人,而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始终对此保持沉默,其中原因不能排除反犹主义思想在作祟。时至今日,反犹主义的表现在欧洲一些国家仍时有抬头。对此,以色列要求: “罗马教廷应当在阻止反犹主义在世界蔓延方面起领导作用。以色列政府视保护犹太人不因其宗教信仰而受到威胁和伤害为己任,并且呼吁开明民族来迎接反犹主义的挑战。”④

  (二)梵蒂冈与大屠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希特勒的反犹政策下,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对此,当时的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自始至终都保持“出奇的沉默”,梵蒂冈教皇政权被称为“一个沉默的政权”。教皇的沉默使以色列人感到极大愤怒,并一直耿耿于怀。以色列人谴责罗马教廷见死不救,矛头直指教皇庇护十二世。

  一些犹太人认为,庇护十二世完全知道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与屠杀,但他一直拒绝公开谴责纳粹暴行。世界上的犹太领导人,包括那些与世界犹太人大会有联系者,都极力劝说罗马教皇站出来反对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一些西方领导人也发出过类似的呼吁,提醒梵蒂冈这种沉默“正在危及教廷的道德声望,正在损害人们对教会和圣父本人的信仰” 。1942年12月17日,盟国方面发表了谴责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的声明,第一次将种族灭绝定义为犯罪。随后要求梵蒂冈发表类似的谴责声明,但遭到教皇拒绝,理由是梵蒂冈要保持严格中立。

  教皇保持沉默的原因是复杂的,而且有些说法很难得到证实。一说是因为教皇“对德国的偏爱”,在德国有2000多万天主教徒,他本人在成为教皇之前曾担任过12年的教皇派驻德国的使节,他毫不隐晦自己对德国文化的欣赏。一说是因为教皇害怕和反对布尔什维主义,教皇“一直认为俄国布尔什维主义比德国民族社会主义更危险”⑤。梵蒂冈领导人曾经认为纳粹德国与西方盟国妥协并建立反对苏联的统一战线,将会最符合世界利益,包括保护基督教文明免遭布尔什维主义的危害。另一说认为教皇之所以在犹太人问题上采取了低调,是因为教皇认为他先前所有的外交努力基本上都是徒劳无功的。教皇的辩护者声称,教皇不能在没有对其他的集体大屠杀表示遗憾的情况下而单独谴责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能在不谴责苏联的情况下而单独谴责德国。梵蒂冈方面最多的解释是,教皇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不想损害梵蒂冈的“安宁外交”。

  但无论何种原因,无论作何解释,教皇的沉默对梵蒂冈、罗马教廷和教皇本人来说都是“不光彩的”。作家罗伯特(Robert Wistrich)曾经评论教皇“尴尬的沉默相当于对欧洲犹太人的谋杀”@。意大利史学家卡洛斯(Carlos Falconi)对教皇的沉默着重指出了以下3点:1.庇护十二世从未对希特勒的军事入侵发表过清楚而明确的谴责,也从未提及由纳粹占领军及其同党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暴行;2.无知不足以成为庇护十二世保持沉默的理由,事实上,他从很早就有希特勒侵犯人权的明显证据,而且他所掌握的证据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其他领导人;3.尽管连他本人都感觉到有必要站出来说话,尽管他不断收到来自受害者和其他政府机构的恳求,要他站出来反对非正义,但庇护十二世依然三缄其口。

  除上述3点外,耶路撒冷大屠杀博物馆的史学家又补充了第四点:在整个大屠杀期间,庇护十二世从未公开谈到犹太人或者犹太教。他没有谴责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没有公开谴责纳粹德国摧毁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和南斯拉夫的闪电,也没有提及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希腊。总之,庇护十二世避免就关于谁应真正对战争负责进行公开表态。①梵蒂冈的官方日报《罗马观察家》从未发表过记述纳粹及其同党所犯罪行的文章,就是一个例证。

  (三)梵蒂冈与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是以色列建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但从一开始,罗马教皇就对它持反对态度。1904年1月,犹太复国主义鼻祖西奥多·赫茨尔(1860 1904 年)在会见教皇庇护十世及其国务卿时向梵蒂冈解释说,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圣地将享有治外法权地位。但梵蒂冈国务卿回答说,这些地方不会从作为一个整体的圣地中分离出来。

  梵蒂冈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最高利益便是保护那里的天主教徒的权益,教皇感到有责任阻止犹太人统治圣地。梵蒂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理由如下:1.犹太复国主义者是非宗教的,甚至是反宗教的,他们并没有履行《圣经》预言,因此与回归上帝所许诺的“应允之地”没有关系;2.犹太复国主义移民会将基督徒赶出巴勒斯坦,会破坏该地区的基督教特征;3.建立一个犹太人政府是不可容忍的;4.犹太人正在使当地人口的传统生活方式产生急剧变化,他们所带来的加速现代化会经常损害人们的道德价值观。②总之,在梵蒂冈看来,一个犹太人国家的建立将会危及基督教圣地,会伤害基督徒的感情,因此它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反对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

  (四)梵蒂冈与耶路撒冷

  众所周知,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它关系到全世界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和权益。1967年第三次战争前,耶路撒冷问题在阿以冲突中没有其他诸如难民、水资源、边界等问题突出。但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并随后推行耶路撒冷“犹太化”进程,宣称东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反对以色列吞并东耶路撒冷,要求以色列撤出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梵蒂冈从维护基督教的权益出发,反对以色列将圣城“犹太化” 的计划,担心以色列吞并东耶路撒冷将削弱基督教的地位,并导致大批基督徒被迫离去。概括起来,梵蒂冈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态度是:

  1.耶路撒冷应该受专门的、由国际社会保证的法律保护,以保证没有一个宗教团体以任何方式来统治或歧视其他宗教团体;2.法律应该承认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地位和特征,尤其是它作为一个宗教多元化的社会与特征不应被任何单方面行动所改变;3.不仅仅是在耶路撒冷,而且包括遍及巴勒斯坦的所有基督教圣地,都应当受国际保护;4.圣地的各宗教团体几个世纪以来所获得的各种权利以及相关的圣陵和其他宗教建筑物都应当受到保护;5.各宗教团体的宗教、教育和社会活动的连续性与发展应当得到保证;6.圣地所有宗教团体的公民和宗教权利,都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受到保护;7.圣地的和平与稳定,对于保护那里的生灵和基督徒是必要的,但只有巴以冲突、阿以冲突得到公正解决,阿以双方相互承认各方权利和安全保证需要,持久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实现;8.中东地区不能实现真正和持久的和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多的冲突与战争,不仅危及中东和平,最终还会危及整个世界的和平。④

  总之,作为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最敏感、最复杂和最棘手的问题,耶路撒冷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世界基督教团体的参与。梵蒂冈作为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它对耶路撒冷的态度不容忽视,而且这种态度还直接影响以梵两国关系。

  以梵关系的走向

  在经历了长达19个世纪的敌视和仇恨犹太人之后,罗马天主教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其对犹太人的态度。1965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标志的文件《教会与非基督教关系宣言》。宣言承认基督徒和犹太人有共同的遗产,建议促进相互理解与尊重,承认基督之死“不能归罪于当时在世的所有犹太人,也不能不加区别地怪罪于今天的犹太人”,对针对犹太人的仇恨、迫害和反犹主义表现深感遗憾。① 该宣言的发表为改善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梵蒂冈与以色列关系改善带来更重大变化的无疑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986年4月,他破天荒地访问罗马犹太教堂。他发表讲话说:“我们和犹太教有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是我们和任何其他宗教所没有的,你们(犹太教徒)是我们亲爱的兄弟。”② 1993年12月,以色列同梵蒂冈签署了实现双方关系正常化和相互承认的协定。1994年6月,双方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8年3月,梵蒂冈发表《我们记住:对大屠杀的深思》(以下简称《我们记住》)。该文件被称为“天主教一犹太教关系史上最重要的标志之一”。2000年3月,教皇保罗二世历史性地访问以色列。他对教会在过去两千年中所犯的七大罪过进行忏悔,请求上帝宽恕对犹太人的罪孽。

  《我们记住》文件有许多积极方面:1.文件指出大屠杀是“无法抹掉的历史污点”,是“难以形容的罪恶”;2.表示有必要记住大屠杀及犹太人遭受迫害和杀戮的非人道行径;3.承认“《新约》中对犹太人错误和不公正的解释” 所造成的影响;4.承认反犹太人措施是源于“一些基督徒的反犹主义情绪”与“存在于基督徒和犹太人之间的隔阂”;5.对见证过大屠杀的基督徒的沉默深表忏悔;6.明确重申1965年《教会与非基督教关系宣言》中“对在任何时间、来自任何方面的对犹太人的仇恨、迫害和反犹主义表现深表遗憾” 的内容;7.承诺基督徒要防止“反犹主义的不良种子在任何人心中生根”。④ 总之,《我们记住》文件明确谴责反犹主义、大屠杀和罗马教廷原先对犹太人所有的敌对态度。它不仅对过去天主教徒对犹太人所犯下的罪行表示忏悔,而且提醒所有天主教徒他们所信奉宗教的犹太根源。在重构天主教徒和犹太人关系方面,《我们记住》成为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上述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以梵关系正在朝逐步改善的良好方向发展。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它们已完全和解、两国间的问题已完全解决、芥蒂已完全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会一帆风顺。即使两国间的和解容易,但两大宗教间的和解谈何容易。而对这两个世界上独特的国家来说,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如此密切,根本不可能把国家与宗教割裂开来,从而使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极具复杂性和不可测性。目前,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仍是如何对待历史问题。

  尽管《我们记住》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它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许多评论认为,该文件并不是表示道歉,而实际上是为天主教廷辩护。到目前为止,对《我们记住》文件最苛刻的评论包括:它试图推卸罗马教廷对大屠杀所承担的任何责任,区分基督教的反犹主义和纳粹党的反犹主义,反映基督徒战时态度的积极一面,强调德国天主教领导所声称的反纳粹立场,突出教皇庇护十二世在纳粹时期的积极作用。④

  毫无疑问,《我们记住》中最有争议的内容之一是对教皇庇护十二世形象的极度维护。文件不仅证实一些天主教徒是如何采取行动拯救被围困和受威胁的犹太人的,而且详细描述了教皇是如何一直在谴责反犹主义和种族主义。为了维护庇护十二世的形象,《我们记住》引用了大量犹太人的来信,这些信都是对梵蒂冈所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的。为了维护庇护十二世的权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说过,历史将会向世人证明“庇护十二世是如何深深地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所遭遇的悲剧,又是如何努力而有效地工作来帮助他们的”⑤。但所有这些,都让犹太人不以为然。

  显而易见,梵蒂冈关于大屠杀的文件在对待过去所犯错误问题上还远不彻底。如果天主教廷真的向往与其“兄弟”携手奔向“一个共同的未来”(教皇保罗二世语),则需要对教廷的过去进行更加客观的历史分析与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以色列和梵蒂冈关系的顺利发展。

  ①Randolph L.Braham ,0p.cit.,P.13.
  ②Robert G.Weisbord & Wallace P.Sillaupoa,The chw Rabbi,the Pope,and the Holocaust:An Era in Vatican-Jewish Relations,Transaction Publishers . 1992,P.179.
  ③Randolph L.Braham,PP.16—17.
  ④Randolph L.Braham ,0p.cit.,P.17.
  ⑤Robert G.Weisbord & Wallace P.Sillaupoa, 0p.cit.,P.197.

  转载于《西亚非洲》2004年第6期,第29—32页。(来自 独倚危阑看落晖的新浪博客

Copyleft2010 352384@QQ.com

Taihu China